上海第一财经(新征程·再出发,“2022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在上海举行)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5 浏览量:次
通胀居高不下,或致利率维持在高位更长时间,海外发达经济体将面临更严峻的衰退风险。叠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挑战重重。
中国目前则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经济正在步入复苏阶段。同时,金融改革开放也持续深化。
2023年,全球发展格局会出现什么新挑战和新趋势?12月21日,“2022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金融峰会”在上海举行,以“新征程·再出发”为年度主题,研讨和前瞻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前景。
在过去一年所有的重大事件报道中,第一财经从未缺席。打造“上海经济日记”,记录大上海保卫战全过程;推出“抗疫助企平台”,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反映和解决金融信贷、物流等难题;积极推动防疫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社会早日步入正轨。“这一年,我们既坚守了媒体的责任,专业能力也得到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蓉在致开幕词时表示。
“CFV一路走来,时至今日,已经是第十六个年头。它忠实记录了全球金融的动荡与巨变,见证了中国金融的崛起、改革和前行。这与第一财经一直以来倡导的‘理性’、‘洞察’和“远见”一脉相承,CFV在甄选出那些表现卓越的金融机构同时,也致力于搭建顶级金融话语平台,集聚业内精英智慧,通过理性温和的研讨,深刻洞察和富有前瞻力地为投资者解析经济大势与财富密码。”李蓉称。
四大主旨前瞻中国热点趋势
本次金融峰会以四大主旨演讲开场,分别前瞻关键的中国热点趋势。
主旨演讲嘉宾分别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ESG投资和金融价值提升》),滴灌通集团创始人及主席、香港交易所集团前行政总裁李小加(《数字化金融创新如何支持小微经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 (《我国目前房地产调控与风险化解》),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怎么看当前房地产市场》)。
屠光绍表示,ESG投资聚焦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必定对于金融价值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着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问题和挑战。金融资源在配置过程当中,怎样更多兼顾社会价值,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综合国际国内经验来看,ESG投资的具体路径包括三方面:第一,需要有基础设施。对于企业而言,关注ESG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分类;第二,需要明确投资方法和战略,使得ESG投资成为一种投资体系;第三,需要对ESG投资业绩进行评价考核,使ESG投资所带来的金融价值可衡量,既能做定性分析,也能做定量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ESG投资也成为了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领域。在金融制度型开放中,如何更多地推动国际合作,ESG投资就是一大抓手。“我们需要不断通过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ESG投资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可持续金融与可持续投资的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与全球形成更好的互动和融合。”屠光绍称。
在中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让资本市场更有效地支持实体小微经济,这是重要的议题,也是李小加离开港交所后聚焦的新议程。他表示,今天中国的小店收入端已完全透明了,收入端有一系列的数字化系统,让分账成为可能,一旦分账成为可能时,如果能够在分账端把投资的钱也在小店拿到收入之前就分掉,那我们的金融完全就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新型塑造。
“滴灌通就是首创了一个新型的资产类别,非股非债,我们叫做每日收入分成,英文叫做DIC,第一是每日收钱,第二,直接从收入中间做一个比例收钱,第三,是个简单的合同,既不是借债放贷,也不是做股东,是每日按照收入的比例分成,这个分成的比例又是变化的,本金收回前是一个比例,在我们本金收回以后换一个更低的比例。”他称,“我们为什么认为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是把资本的摸索深入到毛细血管,在小微经济体高度数字化完成以后一切都有可能。”
楼市自然是从不缺席的热点。2022年1~10月,全国住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了22%,与2020年初第一轮疫情冲击相比,这一轮房地产市场受挫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自四季度以来,推动地产市场复苏的“三支箭”祭出,未来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对中国经济而言意义重大。
对此,盛松成表示,无论是2003年非典,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房地产业都发挥了稳增长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一举两得的,因为它既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因为当时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还比较少,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也随之变化。从均衡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未来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业来大幅拉动经济增长,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二,而我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
盛松成认为,目前在各项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我们必须软着陆,而且也一定会软着陆,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而且我国有这个手段能够使房地产软着陆。”
无独有偶,连平也认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拖累GDP增速约0.1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对整个GDP的贡献或达30%,其兴衰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三支箭”,连平还提出了七方面的中长期建议。
第一,希望长期提供合理稳定的银行信贷支持;第二,要增加房企非银金融的融资,包括运用债券、信托、REITs、信用违约掉期以及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第三,要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引导住房销售、建筑工程顺利地推进;第四,要进一步合理松动土拍的规则。建议取消或调整较高标准建设的方案,为房企留出适当的利润空间,适当降低保证金缴纳的额度,延长出让金缴纳的周期,下调部分地块起拍价以及降低土地溢价率的上限,提高房企参拍的积极性,同时盘活存量的建设用地,推动存量商业用地转为住宅用地,符合条件的城市建议增加每年土拍的次数;第五,建议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体系,对于停工、烂尾的项目,建议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购房者与相关的开发商、银行沟通协调,平稳化解相关的问题和风险;第六,要弥补预售资金存在的监管漏洞,确保房企预售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保障工程款按期支付;最后,连平建议要建立人口流动、土地供给、金融支持与房价变动挂钩的机制。
年度首席经济学家前瞻中国经济
金融峰会揭晓了“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包括“年度金融人物”“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年度金融机构”等各类奖项。各大机构的经济学家也展望了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
此次,获得“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分别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中银国际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就全球而言,程实认为,2022年压力更多来自通胀一侧,2023年全球滞胀格局将延续,但滞胀重心更多体现为“带”的一面。
谈及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彭文生提及,驱动经济复苏的力量,一个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一个是财政政策支持,尤其是财政直达消费;陆挺认为,经过三年疫情,很多家庭的储蓄明显下行,中国消费复苏反弹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但明年中国仍会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保障GDP增长尽量靠近5%这一应有的潜在增长区间;汪涛表示,消费反弹、房地产企稳是明年经济复苏最重要的动力,会抵消全球经济下行、出口变弱的拖累。
就地产而言,明明称,过去外界认为房价永远上涨,现在发现也有可能下跌,伴随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化,房地产进入新阶段。
民企也是中国经济、就业的关键部分。邢自强认为,如何恢复民营企业和全球商界对中国的信心,很多长期挑战需要我们的制度性改革。
就宏观政策而言,丁爽认为,宏观政策在明年上半年还是要保持支持的力度,但是在下半年可能逐渐向中性政策态势过渡。
人民币汇率今年剧烈波动,一度逼近7.4,不过近期已经反弹至6.9区间。管涛称,保持经济合理运行,保持经济复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这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
就投资角度来看,李迅雷提及,资本市场双轮驱动,一轮是低估值国有大蓝筹估值提升,一轮是新兴产业高增长创新发展;孙明春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投资者仍然可以自下而上寻找有成长性的行业和企业。
四大圆桌聚焦普惠、养老、资管、资本市场
此次峰会期间,四场圆桌讨论亦吸引眼球,分别聚焦了今年中国最重要的几大行业趋势和经济主题——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资产管理、资本市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活水如何精准地滴灌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永恒的话题。在题为《数字普惠时代,银行业如何“贷”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圆桌讨论中,银行业的资深观察者和一线从业者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如何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场圆桌的嘉宾分别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中国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副总经理李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
11月25日至今,万众期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扬帆起航已近满月。“这只是个开始。”在养老金融圆桌论坛上,来自券商、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有机构预测个人养老金将迎来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不过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更看中背后关于养老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所衍生出的更大机会。本场圆桌的嘉宾分别是:国泰君安金融产品部总经理李可柯,友邦人寿首席客户官姜利民,北美精算师、上海融金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包虹剑,万家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徐朝贞。
资管新规以来,各大机构都站在了“中国资管2.0时代”的新起点,并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1》报告,截至2021年底,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在这一百万亿级大市场中,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外资基金都是重要的玩家。在“资管2.0时代新起点,国际机构掘金百万亿级大市场”的圆桌讨论会上,高盛工银理财首席执行官王旭阳、PIMCO(品浩)中国总经理周玲玲、安盛投资管理中国首席投资官楼超、上投摩根养老FOF系列基金经理杜习杰等各大来自国际资管机构的嘉宾,探讨中国资管市场的商机和各自在这一市场中的定位。
疫情之下百业待兴,同时也蕴藏着层出不穷的新机会。在经历了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之后,新的一年将有哪些确定的机会?未来哪些赛道更有潜力?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上市安排?新的一年最大的投资风险和机会又在哪?基石资本总裁范永武、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董事总经理陶先胜、顺为资本执行董事汪若凡,围绕“抓住确定性,把握投资与上市新局”主题,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