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纯生物秦孙星:攻坚膜材料,打牢生物工艺自主知识产权“地基”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8 浏览量:次
(原标题:乐纯生物秦孙星:攻坚膜材料,打牢生物工艺自主知识产权“地基”)今天(2023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为“女性和知识产权:加速创新创造”,这是知识产权日主题时隔五年后第二次聚焦女性。从五年前的“女性参与创新创造”到今年的“加速创新创造”,女性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日益彰显。科技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我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已占45.8%,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呈现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显著提升的趋势。在产业界,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药(技术)等“硬科技”重点领域,女性科研人才也同样贡献了巨大动能。在生物制药产业中,上海乐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秦孙星是“女性发明人”创业的典型例子。在生物工艺、耗材相关领域,秦孙星作为主要发明人的专利数量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是本土生物工艺行业“强链”之源生物制药是我国“补链、强链”重点产业之一,中国本土生物工艺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推进产业链完善、升级已进入深水区。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促进“强链、护链”行动,推进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内生物制药产业链上游原料耗材、设备及工艺行业发力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活跃。秦孙星认为,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积累,国内生物工艺公司将凭借自主创新成果,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中争取新的市场份额,开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研发比拼赛程”。前瞻布局“膜材料”基础研究对生物药而言,因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微小的工艺变化就会影响药物的性质。所以,可靠、一致、稳定的工艺对生物药的研发及生产至关重要。而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一次性袋子、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等所用生物工艺薄膜(film)和分离过滤膜(membrane)两个膜材料领域是业内公认的顶级“卡脖子”难题。为从源头解决膜材料难题,乐纯生物长期投入膜科学的基础研发。经过数年研究攻关,2021年底,其自研的LeKrius ?膜成功上市,攻克了具备国际高水准的film材料配方。从产品端来看,乐纯生物自研的LeKrius ?膜材已经应用于一次性储配液袋、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等高值耗材中,补足了生物制药耗材“国产替代”全链条的最初一环。随着该膜材在国内稳定量产,本土生物工艺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生物制药产业链动能,真正实现了补链、强链。过滤膜(membrane)方面,对超滤、深滤膜等采用“多团队、多方向”的方式加速研发,部分超滤、深滤膜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开发该膜材过程中,产生了系列专利。2022年9月,乐纯生物“生物制药用一次性袋子的可降解薄膜及其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授权。据公开摘要,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生物降解速度高,同时兼具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强度,韧性和高阻隔性,满足生物制药用一次性袋子的苛刻要求。该发明是下一代一次性耗材科研方向的重要技术积累。秦孙星介绍说,作为一次性袋子关键原材料的薄膜,技术开发难度很高,长期以来国内一次性耗材制造企业所用薄膜主要依靠进口。由于生物工艺薄膜对综合性能的要求较为苛刻,为达到要求,这些进口薄膜也主要由成熟的石油基树脂制造,对生物基树脂的尝试很少。在“双碳”目标及环保要求下,行业头部的生物工艺公司应当率先开展研究,尽早布局,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引领未来产业创新。自主创新培育长期产业价值得益于强研发战略,乐纯生物在12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竞争壁垒不断增强。2011年,乐纯生物成立之时,国内一次性生物制药耗材市场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国内企业大多选择代理销售国外品牌产品,以快速获得市场,而这也造成了国内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薄弱的局面。着眼于行业长期价值,乐纯生物坚持研发导向,自成立之初即开启了“深耕基础研究,攻关重点产品”的科研战略。作为本土头部生物工艺供应链企业,乐纯生物以高端生物学、材料学人才队伍建设为基底,以自主创新为根本,通过“人才-技术-材料-产品”的创新路径,构建了扎实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体系。截至目前,乐纯生物(及子公司)已拥有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覆盖了从原材料、工艺技术、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全范围。大到生命科学领域,小到生物制药耗材细分赛道都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资产,是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秦孙星表示,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长跑”赛场上,生物工艺公司只有勇于承担基础研究成本、打牢自主创新的“地基”,积累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才是合格的产业参与者,才能够为产业、行业及企业自身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