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商业资讯

蓝晶微生物(从供不应求到烂大街只需要一年千亿级可降解塑料市场,困在内卷和商业化之中)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量:

2022年1月1日,蓝晶微生物的PHA产业化项目在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落地,占地面积约130亩,计划PHA年产能2.5万吨,预计2022年内实现量产5000吨。

2022年7月14日,安琪酵母(600298.SH)宣布与北京微构工场(PhaBuilder)合资设立湖北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琪生物”),共同推进年产3万吨级PHA(聚羟基脂肪酸酯)产业化项目。预计2022年内实现量产5000吨供应市场。双方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渠道拓展产品销售。

项目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的PHA生产基地,位列日本Kaneka和美国Danimer Scientific之后。据公司披露描述,该基地将是世界上能够生产PHA类型最多的产线,率先量产的产线将生产PHA、PHB和P34HB等混合出的数十种材料。

在“限塑令”政策已经实行多年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外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情况如何?PLA、PHA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各自又具有怎样的优势?


“禁塑令”出台,可降解塑料市场迎来井喷

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早在2012年就已经起步,但由于早期市场需求低迷,原料成本过高、产能有限,行业整体发展缓慢,进入市场较早的一些企业甚至因订单长期不足而被迫转型。直到202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禁塑令”)出台,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正式从“限塑”转为“禁塑”。

受此影响,作为传统塑料替代产品的可降解塑料市场大幅度增长,订单暴增,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可降解塑料市场将以11.3%的年复合增速,到2025年实现500亿元以上的收入规模。

与此同时,可降解塑料产品价格近一年来攀升,例如禁塑令前PLA价格为2万元/吨,现在一些地方的市场价已高达5万元/吨。这直接提升了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例如金发科技、亿帆医药等龙头企业2019、2020年的毛利率均接近40%,相比2018年大幅提升。

可降解塑料的商业化普及正被困在成本里。

2021年,传统PE/PP塑料的整体价格在7000-8500元/吨之间,PET价格在5000-6000元/吨,而可降解塑料中PBAT的价格在2万元/吨左右,PLA价格更高,达到2.8万元/吨。

传递到终端,如果商家采用可降解塑料,成本直接倍量提升。

以23-24cm长度的吸管为例,传统PP的报价是0.05元/根,纸吸管是0.1元/根,PLA是0.2元/根。PLA的价格是纸吸管的两倍,是PP的4倍。“禁塑令”实施后,商家自然会优先选用更便宜的纸吸管,可降解塑料市场难以彻底打开。

成本高,体现在各个环节。

人工层面,单吨PBAT产能需要16-20名劳动者,而PE(聚乙烯塑料)只需4人;设备成本层面,单吨PBAT对应投资额约4000元/吨,而单吨PE的投资额大约只有1400元/吨;能耗层面,根据瑞丰高材的环评数据,单吨PBAT对应水、电、燃气成本共计712元/吨,而PE对应的成本不足600元/吨。

最大的成本项是原材料。

以目前产能规划最猛的PBAT为例,原料成本占比超70%,其中最主要的是PTA、AA、BDO,PBAT对这三种原材料的价格弹性系数约为0.4。

2021年,BDO价格飙升,年初时价格在1.26万元/吨左右,到年末已涨至3.1万元/吨,涨幅高达近150%,给处于降成本阶段的PBAT当头一棒。部分企业已经出现利润倒挂的情况,最高时每吨亏损约2000元,自然没有开工的动力。

有媒体报道,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及行业协会组织BDO与PBAT企业开了一次协调会,各方达成统一意见,BDO企业同意向PBAT企业让利。

政策的干预势必会缓解相关企业的成本压力,但价格最终还是市场供需所决定的。

上文提到国内已经规划了700万吨PBAT产能,按照1吨PBAT消耗0.43吨BDO计算,仅这些新增产能就需要300万吨BDO,作为对比,目前国内BDO总产能只有234万吨/年。尽管2021年启动了近600万吨/年的扩产规划,但BDO扩产周期在2年左右,这些产能最早也要到2023年才能大规模释放。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内全部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 BDO,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电石企业限产已经成为常态,未来产量能不能跟上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以PBAT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的降成本进程道阻且长,而成本降不下来会直接抑制远期需求,因此期望在短时间内放量基本是不现实的。

可降解塑料终究是一个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产业,所有的竞争都将围绕成本这一主题展开,未来行业会在“竞争-降本降价-需求增长-再竞争-再降本降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迭代,直到生产成本逼近理论成本,或者降到市场需求对成本脱敏的程度。

经过一轮轮的洗牌,大部分厂商将被淘汰,直到行业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需要提前说明的一点是,价格竞争将会随着整个行业产能的起量而愈发残酷。

单条10万吨PLA产线的投资强度至少要15亿,PLA成本里仅折旧就达到1500元/吨左右,随着价格的不断下滑,这部分刚性成本的压力将会不断被放大。

按照之前2000元/吨的亏损额,10万吨的产线亏损2个亿,如果后期产能提高到50万吨,那么亏损就会达到10个亿。这对于业内大多数公司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业最后只能交出市场。

疯狂内卷,从供不应求到烂大街只需要一年

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品种包括PLA(聚乳酸)、PBAT(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丁二醇酯)、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等几种,目前市面上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前两种。下表展示了这三种材料的价格、毛利率和产能情况。

2020年1月,生态环保部发布史上最强“禁塑令”,并从2020年末开始执行。受此影响,在2021年初,可降解塑料确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可降解塑料着实火了一把。可降解塑料的明星PHA,由于还叠加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而广受投资机构青睐。各家上市公司见此盛况,纷纷跑步入场,规划了大量的新产能,并布局了数量庞大的中间体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的总产能将达到800万吨,是实际需求的3-4倍。

贪婪,最终会让这个行业恐惧。

另外,PLA、PBAT和PHA对上下游都没有议价权,且原材料成本占比很高。PLA的原料是玉米、PBAT的原料是石油和煤、PHA的原料是葡萄糖,原材料的成本占到了其总成本的一半以上,PBAT原材料成本甚至高达90%。对可降解塑料而言,再多的努力也无法弥补天赋的不足。制造费用、人工成本这些成本可以通过产业优化来降低,但原材料的成本则是“真实伤害”,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

可降解塑料为纯粹的成本敏感型行业。在满足基础性能的条件下,下游客户只关心其价格。举个例子,奶茶店的吸管是可降解塑料做的,但它只是一根吸管,用户不会在意吸管的材质和品牌,采用高端材料也不能提升奶茶的品质,可降解塑料对下游也没有议价权。

疯狂的扩产,叠加卑微的行业地位,透支了可降解塑料的利润。虽然可降解塑料是2021年的热点,但其实际盈利能力远远达不到化工行业的平均水平。下表展示了2021年和2022年Q1可降解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情况,可降解塑料,只能赔本赚吆喝,有情怀但没有钞票。


尾声:国内外合成生物领域的投融资热潮仍将延续

2021年,国外合成生物学独角兽Zymergen(ZY.US)和Ginkgo Bioworks(DNA.US)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也带动了国内外合成生物领域一二级投融资市场热度。2022年,合成生物学的热潮也从国外传递到了国内。元气资本整理了近期国内合成生物领域投融资事件,目前还是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的早期融资,化工和医药是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在元气资本2022年6月30日的文章中曾提及,在ESG需求的驱动以及双碳政策的扶持下,合成生物企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但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落地一直是合成生物的盈利难题。

Zymergen和Ginkgo作为合成生物“平台”,前期科研投入高昂,而仅来源于研发外包服务(CRO)的收入是有限并且难以持续的。若自身无持续的造血能力,即使能够持续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一时的热度过后估值也往往会回落到冰点。


来源:塑视点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