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昶(买入银行股)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量:次
第1377天,4月份第5本,2023年第9本,自学编程以来第273本,《买入银行股》,4月15日读完。
这本书是丁昶老师即将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预计最近一两个月内会出版。
强烈推荐这本书,理由如下:
第1点,我的模型天然规避了银行、地产等很多股票,所以,以前我很少关注这些股票。阅读完这本书,我开始主动关注银行股票,可见这本书对我影响有多大。
第2点,这本书打破了我的一个偏见。对于投资类书籍,凡是涉及到宏大叙事的,或者,涉及到宏观经济的,我很少去读。但这本书是个例外。不但宏大叙事写得好,而且对于银行行业的分析写得也非常好。
丁老师还写过一本书,《文明、资本与投资》,是一本非常宏大的跨历史、跨周期、跨国别的书,主要是讲投资应该具备的历史观和宏观视角的,也强烈推荐。
第3点,银行股和其他股票真的有很大差别,真的需要用宏观视角去看待这个行业。我自己的选股模型是自下而上选股,一旦是自下而上,就很少选到银行股,这是因为银行股天然具备自上而下的属性。所以对于银行股的判断,还是需要宏大视角的。所以,丁老师的这本书,还是值得阅读的。
第4点,这本书除了讲银行投资该怎么做,还横向对比了全球主要国家的主要市场,还是非常长知识的。
第100页。关于抗疫的正确认识。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欧美国家经济几乎完全是用无限量化宽松和巨额财政赤字扛过去的。而中国则通过调动各种资源,灵活调整抗疫政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2021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表现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独步全球。
然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微观主体的感受并没有宏观形势显示得那么乐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原因就是中国把正确抗疫带来的这部分“能量”,以“节约政策空间”的形式储蓄起来了。如果根据对照组科学实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应该同欧美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致。其他条件都相同,只保留一个抗疫政策的差别,把正确抗疫的优势完全释放,形成经济繁荣。那样的话,微观主体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了。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如此谨慎地节约政策空间呢?我认为还是与世纪变局的宏观历史判断有关。军队里有一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我想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第120页。股市上涨,只靠放水是不够的,还是要有企业利润的支撑。
最近十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入增长了近一倍,净利润则翻了一倍多。而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则长期原地踏步,至今仍在为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而努力奋斗。
这样一比,美国股市的TINA就容易解释了。在欧洲人看来,自家的上市公司实在太不争气,要收入没收入,要利润没利润。难怪欧洲央行再怎么释放货币,欧洲人要么留着不用,要么还买债券,实在不行就换成美元去买美股,反正就是对欧洲股票提不起兴趣。
原来美国股市一枝独秀的背后,是美国股票基本面的TINA。这可以算是一个符合价值投资理论的答案了,不过如果我们追问一句,美国股票基本面TINA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凭什么欧洲上市公司就不行呢?答案是美国GDP的TINA。
第149页,美国的苹果公司、波音公司和麦当劳的公司特征很不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从2013年净资产达到1300亿美元后就不再持续增长了,2017年以后甚至开始下降。这一切都是回购造成的。
赚的钱都没留下,全部用来回购了,甚至还倒贴钱搞回购。你能想象市值一度接近3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大公司,净资产只有600多亿美元,市净率(不是市盈率)超过35倍吗?另外两家公司更加夸张,波音公司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核心,麦当劳则是全球随处可见的美国快餐文化符号。它们的净资产都在2017年前后就转为负值了。截至2021年底,波音公司的净资产是-148亿美元,麦当劳是-46亿美元。
为什么正常经营的公司会出现负的净资产?原因就是把折旧的钱拿去回购了。从会计准则上讲,折旧的钱理应是储备起来的,等到原本的固定资产报废后,再用这笔钱购置新的固定资产,以便永续经营。
不过这两家公司太自信了,丝毫不怀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一定会愿意借钱给它们重置固定资产,所以它们敢于把现金流全部用于回购。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家TINA公司,它在账务上的表现应该是躺赢,当然,躺赢首先是赢。我们一般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一家公司的赢利能力,但是由于这些公司通过回购把自己的净资产变得很少甚至变成负数,所以ROE对它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然后赢只是其次,躺才是关键。一方面,它们丝毫不担心负面冲击,不需要准备净资产来吸收损失;另一方面,它们对未来的竞争格局极度自信,可以压缩投资,把当期利润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回报股东,尤其是大量采取回购的形式刺激股价。
第175页。美国和中国关于垄断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全世界的投资者没有不喜欢利润的,资本市场都会讲TINA,也就是垄断的故事。说到底,只有美国,是从市场预期到财务表现,再到业务经营实现全面垄断化的。而中国始终在财务上没有垄断化的特征表现,在业务经营上更是连垄断化倾向也不被允许。
从这个角度说,在A股市场预言某一波题材炒作“不可持续”是相对容易的。由于作空赢利的机制形同虚设,所以即使这样见顶作空的机会理论上存在,也没有人有动机、有能力去将其实现。
无须讳言,美国股市对于全球投资者心态的影响至深。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美国的成长股牛市继续下去,A股投资者心中的灯塔就不会熄灭,对成长股艰辛的追求就不会停止。哪怕明知道旅程终点没有王座,也仍然会选择飞蛾扑火。一个题材炒起来跌下去,宁可再去寻找下一个炒作题材,也始终不愿意去考虑那些被低估的价值股。
成长是永远的主题,然而哲学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一切都是周期。当投资者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短周期端时,长周期的拐点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第184页。中国上市公司是鼓励分红。
也许有人会担心,万一银行学习铁公鸡一毛不拔,赚了钱不分红,怎么办?请放心,如果想要大幅变动分红比例,就得修改公司章程,而且证监会已经有明文规定。在《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第五条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比例不得低于20%,而国有大银行则通常保持在每年净利润的30%左右。
第222页。投资中,不管谁都会犯错。
我以前在做行业研究员时,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那是2012年,我们预计到金价要下跌,那么到底是金矿企业受到损失大,还是金店受到损失大?我当时的判断是金店受到损失更大。因为金矿的毛利率为40%,金店的毛利率不到10%。两边各减10个百分点,金矿的毛利率还有30%,金店就已经没有毛利了。后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当金矿的毛利率下降到20%时,金店的毛利率仍有8%。这个经历让我明白,真实的商业世界远远比表格数据要复杂得多。不同行业对毛利率的定义是一样的,但是不同行业决定其毛利率的函数却是截然不同而且极其复杂的。
第236页。关于股票市场中的研究报告,我们如何去看。
二级市场的研究报告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报告的内容是面向上市公司本身的。报告通篇只介绍公司或者行业的情况,并不结合当时的行情。按照格式要求,这种报告一般会给出一个目标价,但这不是重点。这类报告往往是会被收藏起来,当成背景资料使用的。另一种报告的内容是面向资本市场的。它的主题往往是困境反转、景气高涨、政策利好之类的投资机会。首先发现有这个投资机会,然后再找出相应的基本面信息作为支撑。这类报告的时效性很强,如果不是为了推翻论点,一般几周后就不会再有人去看了。
总而言之,面向行业的报告,保质期长;面向市场的报告,保质期短。这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二级市场的变化比绝大多数实体行业都要快一些。投资机会往往转瞬即逝,还没等到很多人着手去做就已经过去了。
可是这种相对特征是否绝对成立呢?有没有可能二级市场长期持续地犯同一种错误呢?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它被称为灰犀牛风险。
灰犀牛是与黑天鹅对应的概念,两者都被用于描述重大风险事件。
黑天鹅强调的是意料之外,灰犀牛强调的是视而不见。相较而言,黑天鹅让人感觉可怕,而灰犀牛则让人感觉可惜。黑天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而灰犀牛其实是缓慢形成的。正因为灰犀牛发展缓慢,所以人们放松了警惕。
第242页。关于投资,如何做正确。
学习投资有点像健身房锻炼,宁可负重小一点,动作一定要对。有了基础之后,将来还有机会上大重量。一开始就上大重量,动作容易错。更可怕的是受伤、休息、放弃,一次小伤错过一生,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所以姿势正确必须从头抓起。
BY董鹏飞,《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作者